文章目录[隐藏]
L3缓存终极指南:从架构原理到实战验证
你一定听过无数次这样的说法:对于CPU缓存,“越大越好”。然而,当你审视自己系统的实际表现时,或许会感到……一丝困惑。你的这份怀疑不仅合情合理,更是一位真正硬件爱好者的标志。你正在提出正确的问题,而那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正是我们这篇报告旨在彻底解决的核心。
这篇报告将作为你关于L3缓存的终极指南。我们将超越市场宣传的口号,深入剖析其架构层面的角色,用确凿的数据量化其在真实世界中的影响,并且,最关键的是,为你提供一套精确的工具和方法论,让你能够亲眼见证并亲手测量它的效果。我们将从“为什么”出发(内存层级结构),接着探讨“是什么”(L3缓存的特殊角色),然后分析“在哪里”起作用(在游戏和生产力中的影响),最后以“怎么做”收尾(你的个人验证工具箱)。
CPU的内存层级:性能的基石
现代计算中存在一个根本性的性能瓶颈:CPU核心的运算速度与主系统内存(DRAM)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速度鸿沟 1。为了让你更直观地理解这个延迟差距,可以借鉴一个生动的比喻:想象你正坐在电视前看球赛,口渴难耐 3。
- L1缓存 就像你手中的那瓶啤酒。获取时间几乎是瞬时的(小于1纳秒),但容量极其有限。
- L2缓存 是沙发旁的冰桶。获取时间依然很短(约7纳秒),容量也大了一些(相当于8瓶啤酒)。
- L3缓存 是厨房里的冰箱。获取时间明显变长(约25纳秒),但容量非常可观(相当于256瓶啤酒)。
- 主内存(DRAM) 则是街角的便利店。获取时间极为漫长(100纳秒以上),但容量巨大,几乎取之不尽。
CPU缓存(L1, L2, L3)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生的架构设计。它是一个分层的、由更小但更快的存储器组成的系统,旨在通过将频繁访问的数据保存在离CPU更近的地方,来弥合这一鸿沟 2。
核心概念:命中、未命中与局部性原理
- 缓存命中 (Cache Hit):当CPU在缓存中找到了它需要的数据。这是最佳情况,能实现极速访问 4。
- 缓存未命中 (Cache Miss):当数据不在缓存中,迫使CPU从更慢的层级去获取。例如,L1未命中会去查找L2,L2未命中则查找L3。最坏的情况是,在末级缓存(L3)也未命中,CPU必须访问速度慢得多的主内存,这将带来巨大的性能损失 2。
- 局部性原理 (Principle of Locality):缓存之所以有效,是因为程序的运行方式通常具有可预测的访问模式 4。
- 时间局部性 (Temporal Locality):如果一个数据被访问了一次,那么它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再次访问。缓存会将这些“热”数据保留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8。
- 空间局部性 (Spatial Locality):如果一个数据被访问,那么它物理地址附近的数据也很可能即将被访问。缓存利用这一点,以固定大小的数据块——称为“缓存行”(Cache Line,通常为64字节)——为单位来抓取数据 3。
内存层级详解 (L1, L2, L3)
- L1缓存:是层级中最小、最快且离核心最近的缓存。它始终专用于单个核心,并且通常被划分为L1指令缓存(L1i)和L1数据缓存(L1d)1。它的延迟极低,通常只有1到4个时钟周期 3。
- L2缓存:比L1更大,但速度稍慢。在现代CPU中,它通常也专用于单个核心 1。它作为L1的“受害者缓存”(Victim Cache),存放那些最近从L1中被替换出去的数据。其延迟较高,大约在10到20个时钟周期 8。
- L3缓存 (末级缓存 - LLC):是CPU芯片上最大、但也是最慢的缓存。至关重要的是,它是一个由所有CPU核心共享的统一缓存 1。它的主要职责是在L2缓存未命中后,防止CPU不得不承受访问主内存所带来的巨大延迟惩罚。其延迟虽然更高,但仍远低于内存(例如,30-50个时钟周期 vs. 内存的100+个时钟周期)3。
内存层级结构不仅关乎速度,它本身也是一种节能机制。从芯片上的SRAM(缓存)访问数据,远比启动内存控制器并访问芯片外的DRAM要节能得多 10。一次缓存命中意味着操作可以更快完成,CPU核心也能更快地返回到低功耗的空闲状态。因此,一个更大、更高效的缓存不仅提升了性能(速度),也改善了能效比(每瓦性能),这对于从移动设备到高性能台式机的所有平台都至关重要。
表1:CPU内存层级结构速览
为了提供一个清晰的单点参考,下表总结了整个内存层级的关键特性和权衡,这将巩固你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内存类型 | 典型位置 | 典型容量 | 典型延迟 (时钟周期) | 典型延迟 (纳秒) | 共享或独占 |
---|---|---|---|---|---|
L1 数据/指令缓存 | 每个核心内部 | 16 KB - 128 KB (每核心) | 1 - 4 | 0.3 - 1.0 | 每核心独占 |
L2 缓存 | 每个核心内部 | 256 KB - 2 MB (每核心) | 10 - 20 | 3 - 7 | 每核心独占 |
L3 缓存 (LLC) | 所有核心共享 | 4 MB - 128 MB+ (总计) | 30 - 50 | 10 - 20 | 所有核心共享 |
主内存 (DRAM) | 主板上的内存条 | 8 GB - 128 GB+ | 100 - 200+ | 60 - 100+ | 系统共享 |
数据来源: 1
L3缓存的独特角色 (末级缓存)
如果将CPU的内存系统比作一个交通网络,那么L3缓存无疑是所有核心共享的“中央车站”。
CPU的中央数据枢纽
L3缓存是所有核心都可以访问的一个大型共享数据池,这是它最显著的特征 1。它扮演着“最后一道防线”的角色,在CPU必须忍受访问主内存所带来的巨大延迟惩罚之前进行拦截 4。
不仅仅是缓冲:核心间通信的桥梁
由于L3缓存是共享的,它在现代多线程应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当一个核心需要另一个核心最近处理过的数据时,在共享的L3缓存中找到这份数据,通常比通过更复杂、延迟更高的缓存一致性协议从另一个核心的私有L2缓存中拉取要快得多 4。
L3缓存的角色已经从单纯的DRAM缓冲器演变为现代多核可扩展性的关键推动者。早期的CPU是单核的,那时的L3缓存(通常位于主板上的独立芯片 1)纯粹是为了缓冲慢速的RAM。随着我们进入多核时代,保持核心间数据一致性和可访问性成为首要难题。一个大型的共享L3缓存 1 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高效的架构方案。因此,L3缓存的重要性与CPU核心数量的增长成正比。一个大的L3不仅帮助单个核心,更帮助整个核心集群高效地协同工作。
无法回避的权衡:容量 vs. 延迟
一个物理现实是:更大的缓存在本质上更慢。根据经验法则,将缓存容量加倍会导致其延迟增加约1.4倍 12。这是由于物理距离增加(导线更长)和电气复杂性提高(需要搜索更多的逻辑门)所致 12。这种物理限制是为什么我们拥有一个
层级化的缓存系统,而不是一个单一、巨大的缓存的根本原因。这是一个在命中率(偏爱大容量)和访问速度(偏爱小容量)之间不断进行的平衡艺术 12。
L3缓存的高级功能 (专家视角)
为了提供更深层次的技术视角,需要了解现代L3缓存并非简单的内存块,而是具备了复杂的功能:
- 缓存分区 (Cache Partitioning):操作系统或虚拟机监控程序可以将L3缓存的特定部分(称为“路”,ways)预留给特定的进程或虚拟机。这确保了高优先级的任务不会被其他“吵闹”的应用程序挤出缓存,从而保证服务质量 13。
- 缓存填充 (Cache Stashing):这是一种允许外围设备或其他片上系统组件将数据直接“藏”入L3缓存的机制,而无需CPU核心首先请求它。这提高了特定I/O操作的效率 13。
- 包含式 vs. 排他式设计 (Inclusive vs. Exclusive):包含式L3缓存会保留一份L1/L2缓存中所有数据的副本,这简化了用于维护一致性的数据“监听”(snooping)过程。而排他式L3缓存只存放独有的数据,从而最大化了总的有效缓存容量 11。这两种设计选择对性能有着微妙但重要的影响。
L3缓存的游戏效应:从流畅到统治
现在,让我们进入你最关心的领域:游戏。
为什么游戏偏爱大缓存?
许多游戏,特别是开放世界或模拟类游戏,其工作数据集非常庞大且访问模式难以预测 4。游戏资源、玩家状态、AI计算和物理数据都在被持续不断地访问。一个大型的L3缓存可以容纳更多这类“飞行中”的数据,极大地提高缓存命中率,从而防止当游戏
立刻需要某份数据时发生导致性能骤降的停顿 9。
超越平均帧率:追求极致流畅
L3缓存的真正好处通常不是体现在最高FPS上,而是体现在最低帧——即1%和0.1%的低点帧率 14。一次缓存未命中就可能导致瞬间的卡顿或延迟尖峰,因为CPU需要等待从RAM中获取数据。通过拥有一个大型L3缓存来消除这些未命中,可以带来远比之前更流畅、更稳定、响应更快的游戏体验,即使平均FPS变化不大 14。这直接解释了为什么你可能在基准测试数字和实际感受之间感到脱节。
深度案例研究:AMD 3D V-Cache革命
AMD的X3D处理器是L3缓存对游戏性能影响的终极现实证明 7。这项技术通过在CPU核心复合体之上垂直堆叠一个额外的L3缓存芯片(3D V-Cache),将可用的L3缓存容量增加了两倍(例如,从32MB增加到96MB)7。
顶级评测机构的基准测试结果量化了这一影响:
- 在《博德之门3》中,Ryzen 9 9950X3D(128MB L3)比Ryzen 9 9950X(64MB L3)快了惊人的54%,这几乎完全是缓存带来的提升 19。
- 在《赛博朋克2077》中,Ryzen 7 9800X3D(96MB L3)比Ryzen 7 9700X(32MB L3)快了35% 18。
- 在《星空》中,9950X3D领先9950X达37% 19。
- AMD的X3D CPU持续统治着游戏性能排行榜,通常以巨大的优势领先于英特尔的最佳产品,而这纯粹是由于其L3缓存的优势 17。Ryzen 7 9800X3D被誉为“市面上能买到的最快游戏芯片” 17。
3D V-Cache的成功标志着游戏CPU设计可能发生的范式转变,缓存容量如今已成为与时钟频率和核心数量同等重要,甚至在某些应用中更为关键的性能支柱。多年来,CPU的军备竞赛一直围绕着更高的频率和更多的核心。AMD X3D的成功证明了存在第三个、且极其有效的性能杠杆 7。事实上,Ryzen 7 9800X3D的加速频率(5.2GHz)低于9700X(5.5GHz)18,但在某些游戏中却能快上45% 18,这是一个意义深远的现象。它表明,对于受内存延迟瓶颈限制的工作负载,简单地堆砌更高的频率远不如增加片上缓存来得高效和有效。
表2:游戏性能基准测试对比 (1080p分辨率, 高画质)
为了提供无可否认的量化证据,下表对比了同一代CPU中,主要差异在于L3缓存大小的型号,从而隔离变量并展示其效果。
CPU型号 | 核心/线程 | L3缓存容量 | 《博德之门3》 (平均FPS / 1% Low) | 《赛博朋克2077》 (平均FPS / 1% Low) | 《星空》 (平均FPS / 1% Low) |
---|---|---|---|---|---|
AMD Ryzen 7 9700X | 8 / 16 | 32 MB | \~107 / \~75 | \~162 / \~110 | \~125 / \~90 |
AMD Ryzen 7 9800X3D | 8 / 16 | 96 MB | \~155 / \~115 | \~219 / \~150 | \~165 / \~120 |
AMD Ryzen 9 9950X | 16 / 32 | 64 MB | 101 / \~70 | \~160 / \~108 | 124 / \~88 |
AMD Ryzen 9 9950X3D | 16 / 32 | 128 MB | 155 / \~115 | \~219 / \~150 | 171 / \~125 |
Intel Core i9-14900K | 24 (8P+16E) / 32 | 36 MB | \~95 / \~65 | \~165 / \~112 | \~154 / \~105 |
Intel Core Ultra 9 285K | 20 (8P+12E) / 20 | 40 MB | \~90 / \~60 | \~151 / \~100 | \~155 / \~108 |
注:数据基于18中的基准测试结果综合估算,用于展示性能趋势。具体数值可能因测试平台和游戏版本而异。
L3缓存对生产力及日常使用的影响
大型L3缓存的优势并不仅限于游戏。
- 文件压缩/解压:像7-Zip这样的算法可以受益于将更大的数据字典保存在缓存中,从而提高性能 18。9950X3D在这方面表现出对9950X的可观领先优势 19。
- 3D渲染与科学计算:像Blender和Corona Renderer这样的应用可以看到显著的提升。9800X3D在Blender中比9700X快18%,在Corona中快20% 18。这是因为大型场景和数据集能更好地装入缓存。
- 代码编译:编译大型项目涉及对许多小文件和库的重复访问。9950X3D在Chromium代码编译测试中拔得头筹 19。
- 数据库操作:频繁执行的查询可以将其结果存储在缓存中,从而极大地加快后续相同查询的响应时间 4。
X3D在生产力领域的角色演变
一个关键的发现是:与前几代产品不同,最新的X3D CPU在生产力方面不再是短板。尽管全核频率相同,Ryzen 7 9800X3D在一系列生产力测试(Cinebench, 7-Zip, Blender)中持续地比9700X更快 18。这是一个重要的演变,意味着过去那种“游戏强,生产力弱”的权衡正在消失。
这种出人意料的生产力提升,可能源于L3缓存正在弥补其他架构瓶颈,例如内存控制器或I/O die。有分析明确推测,I/O die是一个瓶颈,而更大的L3缓存有助于缓解它 18。这意味着性能增益不仅仅来自应用程序自身数据的更高命中率。L3缓存可能还扮演着一个更高效的缓冲和组织者的角色,处理核心复合体与系统其余部分之间的数据流,从而在重度多线程工作负载中减少争用并提高整体吞吐量。这解释了为什么像Cinebench这样理论上应受限于核心性能的应用,也能看到7%的提升。缓存并非让核心变得更快,而是让
为核心输送数据的管道变得更高效。
在哪些场景下影响较小
当然,也需要有平衡的视角。对于许多日常任务,如网页浏览、办公应用和视频播放,其工作数据集足够小,以至于标准大小的L3缓存已完全够用。在这些情况下,用户不太可能注意到32MB缓存和96MB缓存之间的区别 12。
表3:生产力基准测试对比
下表展示了L3缓存在专业应用中的可量化影响,为你提供一个更全面的视角。
CPU型号 | L3缓存容量 | Cinebench 2024 (多核分数) | 7-Zip压缩 (MIPS) | Blender (渲染时间) | Adobe Premiere Pro (Puget分数) |
---|---|---|---|---|---|
AMD Ryzen 7 9700X | 32 MB | 1,293 | \~115,000 | \~58秒 | \~980 |
AMD Ryzen 7 9800X3D | 96 MB | 1,384 (+7%) | \~128,000 (+11%) | \~49秒 (+18%) | \~1090 (+11%) |
AMD Ryzen 9 9950X | 64 MB | \~2,100 | 200,000 | \~6.6分钟 | \~11000 |
AMD Ryzen 9 9950X3D | 128 MB | \~2,100 (持平) | 206,643 (+3.3%) | \~6.6分钟 (持平) | \~11600 (+5.8%) |
数据来源: 18
你的验证工具箱:如何亲手测试L3缓存的影响
这部分是本报告的实践高潮,旨在直接赋予你通过测试来回答自己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了解你的硬件 (基础)
首先,你需要知道自己CPU的缓存大小。使用以下免费常用工具即可轻松查看:
- Windows任务管理器:打开任务管理器,切换到“性能”选项卡,点击“CPU”。缓存大小就列在右侧图表的下方 22。
- CPU-Z:一个更详细的工具,它能清晰地展示L1、L2、L3缓存的大小、关联性(associativity)和缓存行大小等信息 1。
- HWiNFO:一个功能更为全面的系统分析工具,提供关于缓存的深度信息 22。
第二部分:综合性基准测试 (受控实验)
- 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这个工具专门用于测量内存层级中每一级的理论最大带宽(MB/s)和延迟(ns)23。
- 如何运行:打开AIDA64,在菜单中选择“工具” -> “内存与缓存测试”。在测试窗口中,你可以双击“L1 Cache”、“L2 Cache”、“L3 Cache”和“Memory”来分别对它们进行测试 24。
- 如何解读:观察结果,你会看到从L1 -> L2 -> L3 -> RAM,带宽(Read, Write, Copy速度)会急剧下降,而延迟(Latency)会急剧上升。这个结果直观地、用数字展示了我们在第二部分讨论的“延迟鸿沟”。这通常是让用户理解缓存存在必要性的“顿悟”时刻。
第三部分:真实世界基准测试 (真正的考验)
你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测试我们在第四、五部分讨论过的游戏和应用:
- 关键原则:选择一个固定的测试场景或内置基准测试程序,关闭所有不必要的后台应用。使用帧率监控工具(如MSI Afterburner + RTSS或CapFrameX)来记录平均FPS,以及至关重要的1%和0.1%低点帧率。
- A/B对比测试:看到影响的最佳方式是对比两台不同的CPU(例如和你朋友的电脑对比),或者利用你现在的新知识去分析网上顶级评测(如GamersNexus 19 和TechSpot 18)的数据。
第四部分:高级分析 (深度探索)
对于那些求知欲极强的用户,以下工具可以提供更深层次的洞察:
- Intel VTune Profiler:这是一个面向开发者的专业工具。简而言之,你可以配置“内存访问”分析,选择MEM_LOAD_RETIRED.L3_MISS事件,然后对一个应用程序运行分析器。结果会告诉你代码中的哪个具体函数造成了最多的L3缓存未命中,从而精确定位软件瓶颈 27。
- Linux perf 工具:对于Linux用户,perf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它可以访问硬件的性能监控单元(PMUs)来计数底层事件 28。
- 获取LLC统计信息:运行以下命令来获取系统范围的末级缓存(LLC)统计数据(这里以监测10秒为例):
sudo perf stat -a -e LLC-loads,LLC-load-misses,LLC-stores,LLC-store-misses sleep 10 28 - 计算未命中率:你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缓存未命中率,得到一个关于缓存在特定负载下效率的硬性指标:
Miss Rate=(LLC−loads+LLC−stores)(LLC−load−misses+LLC−store−misses) 28
- 获取LLC统计信息:运行以下命令来获取系统范围的末级缓存(LLC)统计数据(这里以监测10秒为例):
- 其他微基准测试:还有一些更专业的工具,如STREAM(用于在刻意撑爆缓存的情况下测量内存带宽 30)和
memaccesstest(通过绘制访问时间与工作集大小的关系图来直观地识别缓存层级 31)。
这里存在一个关键的区别:像AIDA64这样的综合性基准测试测量的是理论吞吐量(高速公路有多宽),而像perf和VTune这样的分析工具测量的是真实世界的效率(有多少车能顺利通过,又有多少车因为堵塞而被迫绕行)。两者都很有价值,但测量的是不同的东西。你最初的困惑可能源于只考虑了理论性能,而你的实际体验则是由缓存未命中率决定的。现在你拥有了测量这两者的工具,就能够获得一幅完整的图景,并解开这个悖论。
结论:对L3缓存的全新认知
我们从基础原理走到了硬核的基准测试数据。现在可以总结一下:L3缓存是缓解CPU与RAM之间延迟鸿沟、并实现高效多核通信的关键共享资源。
对于“L3缓存大小是否重要?”这个问题,答案是响亮而明确的“是”,但必须加上一个重要的限定词:它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高度依赖于工作负载。
给不同用户的 actionable advice
- 对于竞技/发烧级游戏玩家:一个大型L3缓存(如AMD X3D CPU所配备的)可以说是目前最大化现代大型游戏性能和流畅度的最重要CPU特性。它应该被置于最高优先级,甚至高于略微领先的时钟频率 7。
- 对于内容创作者/专业人士:其优势日益凸显。如果你的工作涉及3D渲染、大量文件压缩或代码编译,更大的L3缓存可以提供显著且可衡量的性能提升,是一项值得的投资,尤其是在最新一代CPU上 15。
- 对于普通/日常用户:对于网页浏览、媒体消费和办公任务,标准大小的L3缓存已绰绰有余。虽然更大的缓存无害,但为此付出的额外成本不太可能在这些活动中转化为可感知的性能增益 12。
你已不再“摸不着头脑”。你现在掌握了理解L3缓存为何重要的架构知识,看到了它有多大影响的翔实数据,并拥有了亲自证明这一切的工具。下一次你组装电脑或分析评测时,你将能看透规格表的表象,理解那场定义了现代性能的、在核心、缓存与代码之间上演的深层架构之舞。
引用的著作
- L1, L2, and L3 Cache: What's the Difference? - How-To Geek,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howtogeek.com/891526/l1-vs-l2-vs-l3-cache/
- What is CPU Cache? Understanding L1, L2, and L3 Cache - Stored Bit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storedbits.com/cpu-cache-l1-l2-l3/
- Java and the modern CPU, Part 1: Memory and the cache hierarchy - Oracle Blog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blogs.oracle.com/javamagazine/post/java-and-the-modern-cpu-part-1-memory-and-the-cache-hierarchy
- Cache Memory - Definition and general information - Redi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redis.io/glossary/cache-memory/
- How Does CPU Cache Work and What Are L1, L2, and L3 Cache? - MakeUseOf,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makeuseof.com/tag/what-is-cpu-cache/
- CPU cache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PU_cache
- How do L1, L2, and L3 cache affect CPU performance? - XDA Developer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xda-developers.com/l1-l2-l3-cache-cpu-performance/
- CPU Cache Basics - DEV Community,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dev.to/larapulse/cpu-cache-basics-57ej
- How Does CPU Cache Size Affect Performance | Overclockers UK,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overclockers.co.uk/blog/how-does-cpu-cache-size-affect-performance/
- Maximize PC Speed with L3 Cache | Lenovo U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lenovo.com/us/en/glossary/l3-cache/
- Cache Hierarchy In Computing - IO River,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ioriver.io/terms/cache-hierarchy
- What's the real-world impact of L3 cache size on everyday computer tasks? - Quor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quora.com/Whats-the-real-world-impact-of-L3-cache-size-on-everyday-computer-tasks
- About the L3 cache - Arm Developer,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developer.arm.com/documentation/100453/latest/L3-cache/About-the-L3-cache
- Difference Between Low L3 Cache and High L3 Cache in Gaming? : r/Amd - Reddit,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reddit.com/r/Amd/comments/13j96ey/difference_between_low_l3_cache_and_high_l3_cache/
- How does cache size impact CPU performance? - Backup Educatio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backup.education/showthread.php?tid=4340
- RIP Intel: AMD Ryzen 7 9800X3D CPU Review & Benchmarks vs. 7800X3D, 285K, 14900K, & More - Reddit,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reddit.com/r/Amd/comments/1gkz6ik/rip_intel_amd_ryzen_7_9800x3d_cpu_review/
- The Best CPU for Gaming in 2025 | Tom's Hardwar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tomshardware.com/reviews/best-cpus,3986.html
- AMD Ryzen 7 9800X3D Review: The New Gaming CPU King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techspot.com/review/2915-amd-ryzen-7-9800x3d/
- AMD Ryzen 9 9950X3D CPU Review & Benchmarks vs. 9800X3D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gamersnexus.net/cpus/amd-ryzen-9-9950x3d-cpu-review-benchmarks-vs-9800x3d-285k-9950x-more
- PassMark CPU Benchmarks - Top Gaming CPUs Performanc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cpubenchmark.net/top-gaming-cpus.html
- CPU Benchmarks and Hierarchy 2025: CPU Rankings | Tom's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tomshardware.com/reviews/cpu-hierarchy,4312.html
- How To Check CPU Cache - MS.Code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ms.codes/blogs/computer-hardware/how-to-check-cpu-cache
- AIDA64: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Testing Computer Stability - Yunz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szyunze.com/aida64-a-comprehensive-guide-to-testing-computer-stability/
-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 AIDA64,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aida64.com/user-manual/benchmarks/cache-memory-benchmark
- Benchmarks - AIDA64,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aida64.com/user-manual/benchmarks
- Cache and memory benchmark - AIDA64,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aida64.co.uk/user-manual/tools/cache-and-memory-benchmark
- Find Hotspots (L3 Cache) - Intel,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intel.com/content/www/us/en/docs/tcc-tools/tutorial-vtune-profiler/2022-1/find-hotspots-l3-cache.html
- caching - How to catch the L3-cache hits and misses by perf tool in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18172353/how-to-catch-the-l3-cache-hits-and-misses-by-perf-tool-in-linux
- Profiling CPU Cache/Memory from the OS/Application? - Stack Overflow,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10122520/profiling-cpu-cache-memory-from-the-os-application
- STREAM Benchmark | AMD,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amd.com/en/developer/zen-software-studio/applications/spack/stream-benchmark.html
- bigstepinc/memaccesstest: Memory Access Time Benchmark - Test L1, L2,L3, Main memory access times, TLB misses and prefetch effects. - GitHub,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github.com/bigstepinc/memaccesstest